当听到他们在日记里写下“老师像妈妈一样”……

颜料在纸上晕开第一抹彩色
球场上奋力叫喊的加油声
日记本写下的歪歪扭扭的爱的感谢
…………

这些细细碎碎的日常
拼凑起了乡村校园里最温暖美好的模样



当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好奇逐渐取代迷茫,当听到他们在日记里写下“老师像妈妈一样”……那些深夜备课的疲惫、与家长沟通的焦灼,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,她和孩子,不止于传道授业,也在于心灵陪伴、共同成长。

8年前,姚老师初入乡村校园,在她看来,乡村学校的现实远比想象中艰难。课堂上,孩子们涣散的眼神、作业里歪扭的字迹,都在诉说着长期缺乏监管的困境。

班上其中一个男生小宇,他总用叛逆掩饰内心的不安——故意扰乱课堂、与同学起冲突。直到有天家访,当姚老师送他回家,看到那间徒有四壁的屋子,墙上贴满的"三好学生"奖状与冷清的环境形成刺痛的反差,她才明白小宇所有的倔强都源于对关注的渴望,他希望被看见,渴望被关怀。自那时起,姚老师开始渐渐用晚自习后的时间陪他写作业,陪他观察校园里的昆虫,慢慢打开了他封闭的心扉。


在和孩子的交流中,姚老师有了更多的陪伴方式:把家访变成"故事分享会",邀请家长通过视频参与孩子的手工课;把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,教孩子们用数学丈量土地,用作文记录四季更迭……

当姚老师收到孩子们的凑钱买的护手霜,包装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:“老师的手裂口了,擦这个就不疼了”,那一刻让她瞬间泪目。

这些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孩子,用最质朴的方式回馈着我的付出。他们教会我,爱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,而是在相互滋养中共同成长,作为老师,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每个家庭的困境,但可以用专业与温情,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外界的桥梁以生命影响生命,以微光点亮孩子们善良的心。



“老师,我好喜欢用颜料画画的感觉!”当内向的小雨举着被水晕染出斑斓色彩的画纸凑过来时,匡老师看见了她眼里的光,那一刻,小雨脸上的雀跃与专注,让她意识到美术课对于乡村孩子而言,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,更是心灵与美的碰撞,那些自由流淌的色彩、随心勾勒的线条,正悄然治愈着他们成长中的懵懂与不安。

随着教学的深入,越来越多的“喜欢”从学生口中迸发。有的孩子沉迷于黏土塑形,将天马行空的想象捏成可爱的动物与梦幻城堡;有的痴迷于剪纸艺术,剪刀起落间,传统纹样跃然纸上。在他们专注创作时,我常常驻足观察——有人为调配出理想的颜色反复尝试,有人为勾勒完美的弧线屏住呼吸,每一次失败后的坚持、每一次成功时的欢呼,都让我看到美术教育的生命力。


“我喜欢美术”,短短五个字,饱含着学生对世界最本真的热爱,美术课从不是“技能训练”,而是用色彩治愈懵懂、用创作唤醒自信的过程。

匡老师希望让更多孩子在美术的滋养下,发现生活的美好,收获创造的勇气,让每一句“我喜欢美术”,都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动听的回响。



“汗水不会说谎,它是你努力的最好证明。”岳老师常常对孩子们说。

体育课上,汗水是最常见的风景。无论是烈日还是寒风,每一次努力都凝聚着孩子们对自我的挑战和对胜利的渴望。然而,在汗水背后,充满着体育的另一大魅力——它能给孩子们带来纯粹的快乐。无论是团队接力赛的默契配合,还是足球比赛中的精彩射门,每一次成功的瞬间都能引发孩子们的欢呼和掌声。这不仅仅是对身体的锻炼,更是心灵的磨砺,让他们学会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。


我时常在课堂上强调体育精神的重要性——公平竞争、勇于挑战、坚持不懈。这些精神,不仅能在赛场上帮助他们赢得胜利,更能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。我希望,通过体育课,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,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,更重要的是,如何在失败中找到成长的机会!

在教师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,我见证了太多汗水与笑声交织的瞬间,也收获了无数感动和成长的故事。每一次与孩子们的互动,都是对我职业的一次深刻诠释。我深知,自己不仅是他们运动技能的导师,更是他们心灵的引路人,每当铃声响起,我希望和孩子们一同踏入这片属于我们的天地,开始一段关于运动、关于成长、关于梦想的旅程。


11年里,“资教工程”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故事:美术课上的“喜欢”、资教路上的“陪伴”、足球场上的“成长”……点点滴滴,都是乡村教育里最动人的细节。

感谢每一位坚守乡村的教师,是你们用专业守护“七彩课堂”,用温情填补“陪伴空缺”,让乡村孩子也能触摸艺术、拥抱运动、感受关爱,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爱的陪伴下,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。

属于你们的特别日子——教师节
致敬每一位乡村教师,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!